找到相关内容33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十种观的杂染

      修禅者的正念和正定增强时,一些奇异的现象或乐受将会相应生起,并能令修行者产生执着。这就是内观智的十种杂染。除了第十种是真正属于“杂染”外。其余的确实是正确修禅的成果。它们在习禅者体验较脆弱的第四内观正智初期时特别的显著(有时在其他内观智里也会显著的呈现)。若想要再有进步,修禅者必须了解这种境界并非是道和果识,亦非已达了心智培育的终站。习禅者不应该执取这些杂染。   十种观的杂染为: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0952632.html
  • 佛陀只是一个指路人

    更不用说观智或涅盘。所以,在禅修时,明智之举是将其它事情暂时抛在一边,一心只专注于禅修的所缘目标。无论你所修行的是止禅或观禅,专注于禅修的业处就是守护意根,这就是根律仪戒。如果要清净地持守好根律仪戒,你就...观智,更不用说证悟了。正如佛陀在《法句经》第282偈中所说的:“透过禅修,智慧才会生起;若不禅修,智慧就会衰微。了解得与失之道这两方面以后,应当依照能够增长智慧的方法去实行。”因此,首先必须努力净化...

    淡然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74081125.html
  • 三论宗的 于谛教谛两种二谛义

    理;天台湛然大师在指三谛为"天然之性德"[1]说,这都是在说明二谛或三谛是属于理。心对此理而起观解,从观解上所现起的二谛或三谛名为境。如天台宗以三观智照三谛理,这三谛理即名为观境。华严、唯实两家也都...五义中的最后一义,就是教能"发生正观",是发生观智的结果。因为由识教悟理,才能发生观智;由发生观智,灭除戏论,才能超凡成圣。这里要附带关于第三"拔有无见"的说明。 据三论宗所谈的有、无,是具有...

    常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4738990.html
  • 止与观:大师们怎么说?(上)

    定,这种定,刹那刹那没有中断时,会变得非常有力,它能克服五盖从而带来心的清净,这清净的心能给行者有能力去达成所有的内观智,直到阿罗汉的水准。纯内观行者能够激赏并了解刹那定力,当他们观察的注意力变成一种...净心取代了它,用这清净的心,行者能够修习而获得全部的内观智,提升到阿罗汉辈,如同《中部》《七车经》(译按:略等于《中阿含》《七车经》)显示的。就像这样,行者可以选择透过三种定修内观:一、刹那定。二、近行...

    Ven. Visuddhacara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947412.html
  • 大乘之革命

    ─类二乘智;经二无数劫满,由第七地入第八地,于纯无相观不假功用故,能任运现相及土故,乃超过人天二乘之观智,革断有相无相等分别相违之智命相续,纯一大乘法空妙行。   四者、革众生命入如来位 众生...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40355124.html
  • 帕奥禅师答:凡圣之间的效益如何呢?

    就是正见。什么是正见呢?正见就是正确地了解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什么是苦谛呢?五取蕴就是苦谛。当你修行色业处与名业处时,就能够以观智来见到你和其他一切众生都只是由名色或只是由五蕴所构成的,根本没有...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凡圣的效益

    http://www.fjdh.cn/fjask/2009/09/09195889934.html
  • 弘一大师: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忏悔篇)

    初标根性。且望修事通明利根、若对三观智用浅深自分利钝如后可见。 观下二示观行、初句示所观境。 由下明能观智。上四句明达妄见理、下二句明行成罪灭。分谓分辨、即观照也。此中通示理观、无生之言总下大小三种之理。...理。 以下明罪灭所以。诸世间业皆从我生、我为业主我既无托、故所造善恶不从我倒而生、妄业无依、故得除灭。见谓达理、断谓起修、除谓能观智、灭即所观业、破妄 显真而非顿证故皆云分。若约位判、分见分思即内凡人...

    弘一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弘一大师|南山律在家备览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1245022.html
  • 观念念即住 觉妄妄皆真

    用能观智去观,这妄念就住了;同时觉照这妄心就是真心,并没离开妄心,另有个真心。因为一念中,就具足三千性相百界千如,一念即三千,三千即一念,不纵不横,不前不后,作为不思议境智,而成两重能所:即能观之智,...为大乘观智,亦即第二重能所之观智,其所观之境,则为遍法界之五阴,皆为所观之不思议境。其实两重能所,都没离开“阴妄一念”。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五阴,一念就是现前的一念。若一念迷,即成五阴;一念觉,即...

    倓虚遗作 妙梵整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3846629.html
  • 内观智慧禅

    中更细的生灭法(好像做化学实验一样,分解再分解),这种直下体验无常的智慧称之为“无常观智”。  苦有三种:  1. 身心苦苦:坐的太久了身体疼痛是身苦;坐久了没有成绩而沮丧是为心苦。  2. 坏(灭)...层层扫瞄、解剖、细分(microscopic),以了知其真实相和成就智慧,所以观慧本身有定力为其基础。在修习智慧禅上,观力和定力互为增长。  智慧的进展次第即“十六观智”:1. 身心名色分别智; 2. ...

    Sujiva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4052424.html
  • 读唯识谈阿毗达摩

    方面颇有收获,而在行门方面,经由几位去帕奥禅林修完整个学程的法师印证,确定七清净、十六观智、戒定慧的修行次第完全能和《摄阿毗达摩义论》或《清净道论》所述的理论配合。在《摄阿毗达摩义论》学习告一段落后,...发展出完整的理论之后能解释轮回和无我,是否能以有别于七清净、十六观智的修行次第去亲证?这是我学了《摄阿毗达摩义论》后急于想要彻底明白唯识学理论的原因。  现在就我对上座部论藏的粗浅认识(来自于《摄阿毗...

    罗庆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4052425.html